15

作者:浩然 | 字数:1433
  程亮每天早晨起在韦老爹的前边,忙着补网。

  程亮每天晚上睡在韦老爹的后面,忙着磨钩。

  程亮每次吃饭都是先放下碗筷,忙着收拾鱼货。

  这个高大的汉子,浑身有用不尽的精力、使不完的劲头。他那**的臂膀,被太阳晒得黑红黑红的,真象一根大铁柱子。

  他跟韦老爹撒网捕鱼。

  他跟韦老爹下海捞参。

  他望着满舱的鲜鱼心里想:这是给前线杀敌的战友们准备的口粮。

  他望着篓里的海参心里想:这能换回抗日战争需要的子弹和药品。

  他在南海西沙捕捞了三十多年,只有这时候才看到捕捞的意义,这意义是神圣的。他怎能够不拼着性命干呢?

  打鱼的小船飘到这里来。

  他们以为是“火种”来到。他们过去一看,是断了淡水的渔民。

  他们赶快把甘泉清水送上小船。

  又有打鱼的小船飘来了。

  他们以为是阿海来到。他们过去一问,是缺了柴的渔民。

  他们立刻把岛上的干柴送上小船。

  渔民感激地拉住韦老爹的手:“多谢你们好心的人哪!”

  程亮忙回答:“我们都是穷人,应当的。”

  一天傍晚,又有三条渔船靠了岸,十几个彪悍的青年跳上滩头。

  “韦老爹好哇?”

  “好,好!从海南来吗?”

  “对,对!这位是谁?”

  “他是程亮……”

  十几只粗大的手一齐朝程亮伸过来:

  “程同志……”

  “程同志……”

  程亮激动得嘴里“啊、啊”着,说不上话来。他的心里却默默地发誓:“请你们放心,我决不给咱们的队伍丢脸,我一定要配得上同志这个光荣称号!”

  他们一起从草棚里往船上搬运棉布、药品,还有加了工的鱼货。

  人多力量大,圆月刚升起,船就装完了。

  他们围坐在草坪上吃饭。

  这个大家庭真热闹呀!战士们放下饭碗说:好久没有吃过这么香的饭。

  他们挤在草棚里睡觉。

  这个革命队伍的同志真亲密呀!战士们醒来以后说:好久没有睡过这么美的觉。

  黎明的时刻,三条渔船启航了。

  他们互相热烈地、依依难舍地握手告别。

  程亮站在涌动着浪花的海滩上,久久地望着远去的帆影。

  韦老爹说:“等着吧,‘火种’很快就会来,阿海很快就要到。”

  ……

  紧张、愉快的日月,很快地过去了。

  “火种”没有来。

  阿海也没有来。

  在战斗中等待,在等待中战斗。

  在等待和战斗中,小阿宝悄悄地长大了。

  有一天早晨,程亮盛了半碗米粥,用筷子夹了点,用嘴吹吹凉,伸到阿宝眼前,故意逗她玩,不肯给她吃。

  小阿宝两只乌黑发亮的大眼睛忽闪着,两片红红的薄嘴唇一抿、一撅、又一张,忽然发出一个清脆的声音:“阿爸!”

  程亮使劲搂住阿宝,亲她的脸蛋,高兴得差些掉下眼泪。

  有一天中午,程亮出海回来,从路上采了一把野花,摇晃着,举到阿宝眼前,故意逗她玩,不递给她。

  小阿宝两只胖胖的小手轻轻地拍打着,坐着的身子一掀、一挺、又一用劲,忽然站立起来,抬腿往前迈步子。

  程亮赶紧扶住阿宝,亲她的脸蛋,激动得差些掉下眼泪。

  阿宝会说话了。

  阿宝会走路了。

  她的第一句话,是在她的家,祖国的西沙土地上喊出来的。

  她的第一个步子,是在她的家,祖国的西沙土地上迈出来的。

  从这以后,小岛上一天到晚响着她那悦耳动听的清脆的童音。

  从这以后哇,小岛上到处都踩下她那蹒跚不齐的小小的脚印。

  又抓鱼、又搞运输的战士们是常到小岛上来的。

  他们在这儿运走从南沙转来的物资和海货,由外边给这里运来米盐和火柴,特别使岛上感到贵重的是南至南沙群岛,北至黑龙江畔的各种大大小小的新闻。

  他们都喜欢阿宝。他们都抢着抱她,抢着亲她,抢着逗她玩。

  这个教阿宝几句海南话。

  那个教阿宝几句广东腔。

  又一个教阿宝几句潮州土语。

  小阿宝东一句,西一句,逗得大家哈哈笑。

  这个教阿宝折跟斗。

  那个教阿宝拿大顶。

  又一个教阿宝跳个黎家舞。

  小阿宝左一下,右一下,乐得大家拍巴掌。

  大家都爱阿宝,盼着她快快长大。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