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作者:王应麟 |
字数:1293
注释
家天下:把天下作为一家的私有财产。
夏社:夏王朝。古人把土神和祭祀土神的地方、日子、祭礼称为“社”,
后来“社”与“稷”合称“社稷”,代表国家。
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经过
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夏王朝的统治。
心解
夏朝
夏朝(约公元前2146—前1675年),始于大禹,终于桀,共有十七位
统治者,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也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朝代。大禹是
中国历史上“相揖逊”禅让制度的最后一位受益人,史书上记载,与大禹一起治水的皋陶之子伯益功勋卓著,理应是禹的继承人,但禹死后人们爱屋及乌,拥戴了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夏王朝建立以后,夏王朝内部的贵族有扈氏反对夏启即位,启动用军队镇压了有扈氏的叛乱,才巩固了夏王朝的统治。夏启在位十年后去世,其
子太康继位。太康治国无方,追求奢侈淫乐的生活,由此发生太康兄弟五人争夺王位的斗争,在太康的孙子相统治期间,东夷的后羿趁夏朝内部王权之争夺取了统治权,史称“太康失国”,夏朝自此中断了四十年。相的儿子少康投奔有虞氏,得到有虞氏的帮助,组织夏的旧部,夺回了**,才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这就是夏代历史上的“太康失国”、“后羿代夏”和“少康中兴”。少康死后,其子予即位。予重视发展武装和制造兵甲,形成了夏代中兴的局面。夏王朝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中兴稳定后,到孔甲时,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逐渐走向崩溃。从孔甲经皋与发,到履癸
(即夏桀)内乱不止,只过了四代便导致了亡国之祸。故而《国语》记载“:孔甲乱夏,四世而陨”。夏桀即位后不思改革,骄奢淫逸,挥霍无度,日夜饮酒作乐,置百姓的困苦于不顾。一些正直的大臣向他进谏,他却厚颜无耻地将自己比作太阳。百姓得知后,纷纷指着太阳咒骂夏桀。而这时,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在其首领成汤的领导下兴盛起来。成汤以讨伐暴君夏桀为名,发动了灭夏的战争;夏桀兵败,死于南巢(今安徽寿县),夏朝宣告灭亡。一个强大的国家经历了四百余年历史,却被一个小国所灭,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震惊与思考,所以后来出现了“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的告诫。
夏朝距今大约有四千年的历史,由于年代久远,加之至今我们仍未发现任何原始的文献与文字记载,所以历史上是否有夏代存在,曾被许多人怀疑。近年来,通过对夏都遗址的考古工作及“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使我们对夏代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又有了新的认识。在河南偃师县二里头村发现的二里头文化正是夏朝文化的代表。其中,发现了大量青铜器、陶器及大面积宫殿遗址群。由此看来,夏朝已由石器时代进入了青铜器时代,并且掌握了冶金与铸造技术。与石器时代相比,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农业文明到了很高的程度,传说禹的大臣仪狄开始造酒,夏王少康又发明了秫酒的酿造方法。为了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夏朝人们努力探索出农事季节的规律,现代仍旧流行的称为夏历的农历就是那个时代发明的。此外,畜牧业也有了一些发展,马的饲养受到很大重视。
夏作为上古三代之开始,为华夏文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甚至
可以说,没有夏朝就没有此后中华民族的三千多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