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成真
作者:[英]大卫·方特那 |
字数:1399
梦想成真
伊丽莎白时期的诗人罗伯特·布朗宁(RobertBrowning)写道:“嗯,但是一个人的能力所及应该超越他所能实现的范围,要不然拿天堂来做什么?”换言之,我们应该去追求更加优秀的自我。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实现愿望的形式,弥补着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失望或者束缚。这个观点淡化了梦对于自我理解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它值得我们予以重视,因为愿望实现必然是很多梦的组成部分。
弗洛伊德认为愿望实现大多数都会受到**能量的驱使,但是卡尔·荣格否决了这种“泛性论”(pan-sexualism),并将注意力转移到我们较高级的能量——也许可被称为精神诉求——上来。佛教认为这是渴望摆脱苦难、获取不死灵魂的一种超脱状态。诗歌再次生动地表达了这个问题。在《奥玛四行诗》(RubaiyatofOmarKhayyam)中,诗人巧妙地将整个世界按照自己的愿望进行塑造,并对他心爱的人说:
啊我的爱人,如果你和我和命运只能协力共谋,
控制世间万物的可悲格局,
那为何不将其砸成碎片,
放在距离内心愿望最近的地方?
解梦的时候,我们有时会发现它们揭示了一些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的愿望。通过这种方式,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隐藏的渴望,让显意识去决定这种渴望是否能实现——如果真能实现,是否应该做出一些相应的举动,或者就将其看作是一种幻想憧憬。即便是幻想,一旦暴露在阳光下,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比如,它们有时可以解释内心深处的不幸,而其原因已经困扰了我们很长时间。
因为我们的梦通常无法掌控,所以如愿以偿的喜悦有时会因为梦中不开心的事情而突然结束。就好像我们就要走上领奖台,颁奖仪式却意外中断;或者我们参加了某个有趣的聚会,却突然发现自己的服饰不合时宜。这种泄气的时刻是梦逻辑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比如,潜意识也许在告诉我们,我们的愿望毫无价值,完全无法现实,或者充满了潜在的危险。这就像是训练自己宠物的场景:你让宠物随心所欲地做一些事情,然后通过惩罚来证明成果。
三层梦境中所体验到的愿望实现的方式也许非常不同。第一层梦倾向于包含显意识所记住的、日间没有实现的愿望。第二层梦揭示了更加长久的愿望,也许是孩子时期对自由的渴望。最具野心的是第三层梦,其表达的是一种找到灵性自我和灵性归宿的愿望,以及实现永生的渴望。
想要将愿望实现和“梦想指针”区分开来并不容易,也毫无意义——象征性的情节大致上可以解决生活中的某个重要问题。指针通常会指向它所推荐的解决办法,就像16号梦工厂中克洛伊(Chloe)的例子,梦向她展示了让家人不再失望的重要性。克洛伊爬上梯子找到了解决办法,她发现实现愿望可以得到解脱和满足,同时实现愿望——弗洛伊德说得很清楚——也有助于向做梦人指明正确的方向,以缓解他们的不满足。
开发内在潜能
虽然梦并不会向我们展示获取我们想要的东西的方法,但是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开发内在潜能。在这个过程中,创造性观想可以帮助我们。例如,如果想要抑制身体上的疼痛,你可以观想自己每一次吸气时都会吸入疗愈性的白光,然后每一次呼气时都呼出自己的不舒服;或者你可以想象自己在一片漂亮的沙滩上无拘无束地奔跑,没有痛苦。如果要准备面试,你可以观想自己非常强大而且很有信心,巧妙而且从容地回答了所有问题。观想时要面面俱到,场面生动逼真,而且要定期观想;在睡觉之前将观想的画面保存在脑海中——一段时间之后,这种画面就会出现在梦中,给你带来所有潜在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