迨至隋,一土宇, 不再传,失统绪。
作者:王应麟 |
字数:1668
注释
土宇:天下。再传:第三代。统绪:皇位的传承。
杨坚重新统一了南北,建立了隋朝,是为隋文帝。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荒淫无道,隋朝很快就灭亡了。
心解
隋朝
这一节介绍的是隋朝(公元581—618年)的历史。因为杨坚原为随州
刺史,但“随”字的“辶”有忽走忽停不稳定之意,于是他便弃了“辶”,创了
“隋”这个新字作为王朝的名称。
北周宣帝时期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统治集团内部的**,给杨坚为首的汉人将领夺取**提供了良机。公元580年,周宣帝病死,即位的周静帝只有八岁,以大丞相身份辅政的杨坚,控制了北周的军政大权。公元581年,杨坚在消灭北周残余势力后,以“受禅”为名,废周
隋文帝杨坚,隋朝开国皇帝,结束了从东晋十六国以来长达三百年的**割据局面。他不仅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还使隋朝成为**稳固、社会安定、文化发展的强盛国家
静帝自立为帝,是为隋文帝,国号为隋,改元开皇,定都大兴(今陕西西安)。隋朝的历史就从这
一年开始。公元588年,隋文帝
以其次子杨广和大臣杨素为统
帅,率兵50余万,大举伐陈。次
年,隋兵攻入建康,陈亡。于是从
东晋十六国以来长达三百年的**割据局面至此结束。隋文帝实现了自秦汉以来的又一次长时间的统一,使北方民族进一步融合、南方经济发展,使隋代获得了“国计之富者莫如隋”的赞誉,为我国封建社会大唐盛世的
出现奠定了基础。隋文帝完成统
一大业后,一面躬行俭朴,一面采取了许多有利于巩固**的措施。鉴于东汉至隋南北**达四百多年之久、民生困苦、国库空虚的局面,杨坚以富国为首要目标,轻徭薄赋以解民困,在确保国家赋税收入的同时,稳定民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地方官吏一概由中央任免,由此巩固了中央集权。经过隋文帝二十多年的刻苦经营,社会安定、人民富足,史称“开皇之治”。
隋文帝死后,其子杨广即位,年号大业,是为隋炀帝,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在位期间,政绩和暴政都很突出,他主持修建大运河、长城和东都洛阳城,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三征高句丽,开创科举。但是,他对人民奴役征敛十分苛重,滥用民力,使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巨大的工程和连年的战争使民生不堪重负,由此引发大规模的叛乱。在农民军的打击
下,隋朝统治摇摇欲坠,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今江苏扬州)被部将缢
杀,隋朝灭亡。
隋是承前启后的一个朝代,在这一时期,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均有所巩固和发展。首先在政治方面,隋朝调整了中央与地方的统治机构,确立了三省六部新制,增强了中央集权统治。通过制定《隋律》稳定了社会秩序。另外,开设了科举制度,为以后封建社会人才的选拔方式提供了一个蓝本。在经济方面,文帝下令整顿户籍,清查人口,继而推行均田制,调整赋役。与此同时,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和加强漕运力量,开通了“广通渠”引渭水直达潼关。后炀帝又开“永济渠”引沁水南通黄河,自辉县至涿郡,长达两千余里,这就是现在的京杭大运河。另外,隋朝统一发行合
乎规格的“五铢钱”,严惩
私铸钱币。同时,还规定了
标准的铜斗铁尺,颁行全
国。这样,为经济的持续稳
定增长创造了良好条件。
社会的稳定也带来了自然
科学与人文艺术的长足进
步,如隋文帝下令修建西
京大兴城(即后来长安城
所仿照原形)和东京洛阳
城(大兴城的设计和布局
《隋炀帝游江南图》。隋炀帝是我国历史上有
思想,对后世都市建设及名的暴君,他为了饱览江南秀色,下令开通了连
日本、朝鲜都市建设都有及苏杭的大运河,然后浩浩荡荡游江南,耗费了
大量的人力、物力,终于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
深刻的影响)、著名工匠李
春主持设计的赵州桥等,这都为我们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和文化遗产。
隋朝和秦朝都是二世而亡的朝代,因此人们经常对两者进行比较。首先,隋与秦都是凭借强大的武力结束了**多年的局面,而紧接着完成一系列改革,使经济得以发展。与此同时,又对人民大施徭役,致使民不聊生,终于使**毁于一旦。然而,也正是凭借此时国家对物资财富丰盈的积累,为后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从而带来了秦、隋之后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汉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