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者:浩然 | 字数:2271
  西沙儿女的汗水,灌溉着西沙。

  富饶美丽的西沙,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岛、屿、礁、洲似珍珠,红日下闪耀,碧波中生辉——吸引人的眼目,扣动人的心扉,激发着人们对她的爱情,一天更比一天深。

  西沙首府永兴岛,是西沙群岛颗颗珠宝中最明亮的一颗。

  弧形的防波堤,围护着静如西子湖般的避风港。货轮、渔轮、机帆船在那里停泊,烟囱和樯桅组成森林一样多彩的画面。

  坝式的登陆码头,平铺着长安大街一样的货运场。待运的木箱、鱼筐、米包、石料,垒积堆砌,形成一座座连绵的小山。

  一排排防台风的平顶建筑物,从伞形枇杷树和高大的椰林的空隙中间显露出来。那是水产研究所、百货公司、加工厂、卫生院、图书馆和粮店。衔接着它们的不是柏油路和花砖墙,而是翠绿的田园,茂密的苗圃。远远观看,简直象肇庆星湖里的楼台亭阁!

  一幢新起来的乳白色的三层大楼,矗立在岛的右侧。五星红旗在楼顶上迎风飘扬,革命委员会和人民武装部的牌额上的鲜红大字,在大门两边闪光。打字机响,电话铃声,从玻璃窗里传出来……

  一座钻井高高地插入云天,钻机的隆隆声,跟海涛呼应唱和,给这里增加了从未有过的时代气氛。大庆和大港的石油工人们,从漫天飞雪的北方来到祖国南海落户安家,西沙也要盛开“石油花”!

  ……

  向阳渔业大队,也在前进中变化,变化中前进。

  一九七四年元旦后的新春,正是南海西沙渔汛旺发的季节,他们从广州造船厂购来一艘新式渔轮,就要出发到他们的金银岛生产了。

  这一天,岸边上,渔村里,格外地热闹。

  青年社员们敲锣打鼓。

  捕捞队的男女们背起行装。

  妇女和老人抱着或牵着仔们,一齐涌到喧闹的海滩上,送行人,看渔轮。

  亚娟在人群里挤来挤去,一脸的喜气,又显得有些焦急地左右摆动着脑壳喊:“喂,喂,你们看到咱们那位领兵挂帅的了吗?”

  郑安冲着亚娟笑。他的头上留下独眼蟹打击的伤痕。那次险些送命的打击,使他清醒了:认识到什么人远,什么人近;什么道邪,什么道正;使劲地追上来。他说:“亚娟,你喜疯了。挂帅的不是在那里吗!”

  亚娟回头一看,瞧见阿爸何望来正跟拄着拐杖的符阿婆谈话,就对郑安说:“你才是喜疯了。我寻的是我们的党支部书记。”

  郑安明白过来:“哟,哟,你找的是阿宝?”

  亚娟自豪地说:“不是她又是谁!”

  “你看,那不是过来了。”

  “嘿,她倒不慌!”

  阿宝被一伙青年姐妹们拥着,又说又笑地从渔村那边走过来。

  她已经变成一个显得十分成熟的渔村妇女干部了:热情中带有冷静,爽快里包含着深沉。跟她每年两度出远海去金银岛的时候一样,又系上了那条蓝布头巾,上边遮着一顶新的竹帽,右肩上背着步枪,左肩上吊着一个绿帆布兜,兜上挂着毛巾、瓷碗;胸前的绣花围单上边束着武装带;两只手里,捧着一方用粉红纸包着的大镜框。

  亚娟迎上她说:“要出发了,你不上船整整队伍,又去做什么呀?”

  阿宝边走边答:“我回屋取照片去了……”

  “嗨,真挂心!”

  “当然得挂心!”

  “我知你会想念,早已替你带上了。”

  “你讲的是那个照片?”

  “就是你跟海龙哥,还有你们两个的宝贝——小海的合影照片呗!”

  “瞧瞧,谁似你这般深的家庭观念。我取的照片,是顶重要的,能给我们鼓劲的。”

  阿宝说着,非常庄严地打开罩在镜框上的粉红纸,又把镜框高高地举起来。

  众人抬头细看,一张张脸上立刻显露出跟阿宝同样的神情——原来那镜框里镶着一张彩色照片,照片上是一座奇险的山峰,顶端白云之中,挺立着一棵强劲的青松。下方抄写着毛主席的诗词: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这张照片,是阿宝同符海龙结婚的时候,他们的长辈、党委书记程亮特意选赠的一件纪念品。这样珍贵的礼物,一直悬挂在他们的新瓦屋里,每年都随她一起在金银度过最紧张最愉快的战斗日月,每一日都要看上几遍。每当大家聚在一起,观赏这幅照片,都会因为当时的斗争形势,引起他们一场热烈的谈论,从那屹立于乱云中的青松的雄姿,受到启发,汲取精神力量。

  阿宝又把镜框包好,对围着观看的伙伴说:“我们要把这幅照片永远挂在我们的新渔轮上,挂在我们的海岛上——南海西沙虽没有昆仑、太行和庐山,却有险峰的,我们要象青松那样生活和战斗。”

  众姐妹们同时拍手称好。

  亚娟笑着说:“还是我们支部书记站得高,想得远。让我来拿,你去整队伍吧。”

  她们来到码头上。

  老船长黎阿伯已经把队伍整顿好,各个班组的人员早就到齐,船上的准备工作完全就绪。

  随行的机帆船队,也排列在两边,等候起锚、扬帆了。

  阿宝高兴地向他们笑着打招呼。

  满头灰发的程亮也赶来送行。

  他对阿宝说:“你们先行一步,我把这里的工作安排一下,也跟运输船去看看,把进一步建设的方案再落实一下。”

  亚娟替阿宝说:“欢迎老书记指导,领着我们再猛劲地大干特干一场。”

  程亮说:“我去的时候,还准备随船给你们带上一批钢筋水泥。”

  亚娟不解地问:“带上钢筋水泥做什么?”

  程亮说:“你们的队里决定在金银岛上建楼房,造加工厂,搞科学试验站,还有气象台,党委讨论批准了……”

  亚娟拍手说:“太好了!”

  程亮的脸上放光地说:“好的还在后边哪!年轻人,加油吧,前途广阔了,担子也加重了;越往前走,越要往高处站、往远处看呀!”

  青年渔民们立刻围上他们的党委书记,热烈地表示决心:

  “我们一定听党的话,走革命的道路,多为人民立新功!”

  “我们一定跟阿宝同志学习,永远当一名建设西沙、保卫西沙的战士!”

  唯有阿宝没有开口。

  她在用心地思索阿爸这些话的含义。

  她在认真地衡量肩上担子的分量。

  她在暗暗地下定决心。

  她见船上等待出发的人们都涌到甲板上,就对老船长黎阿伯说:“可以动身了吧?”

  黎阿伯吹起哨子,庄严地命令:“起锚!”

  鼓掌声,欢呼声和锣鼓声,船上船下彼此呼应地轰响起来。

  新渔轮乘风破浪,向前飞驰了!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