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纸上谈兵
作者:新课标研究组 |
字数:5374
Z
纸上谈兵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只是谈论兵法。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不能成为现实的空谈。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自幼熟读兵书,谈起用兵之道比父亲更胜一筹。赵奢为儿子的成就高兴,但他很清楚,尽管儿子谈起兵法来头头是道,但却没有带兵打仗的真本事,因此在临终前告诫赵括不要担任将军的职务,否则赵国必定要大败。
秦国派兵攻打赵国,赵孝成王派大将廉颇率领军队抵挡秦军。廉颇率领二十万大军赶到长平,与秦军展开了大战。廉颇身经百战,经验非常丰富,他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形势,决定采用防守战略,等待时机再出兵消灭敌人。秦军尽管兵多将广,但对廉颇这招一点办法也没有,双方在长守对峙了三年时间。秦军见廉颇老谋深算,一时无法取胜,就派人到赵国散布流言,说廉颇无能,只要赵括为将早将秦兵击退了。赵王轻信流言,下令让赵括取代廉颇为大将。
赵括尽管读了很多兵书,却没有领兵打仗的经验。他一上任便全盘否定了廉颇的部署,向秦军发起猛烈攻击。秦军用诱敌深入之计,将赵军几十万人马团团围住。赵括坚守了四十天,见只有死路一条,就采取突围的战略,结果被乱箭射死,赵国四十万大军全部被活埋了。
自相矛盾
出自《韩非子·难势》。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不一致。
有一个楚国人,左手拿着长矛,右手拿着盾牌到集市上去卖。他先夸奖自己的盾牌说:“我这个盾牌是世界上最坚固的盾牌,即使再锋利的兵器都没有办法刺穿它。”接着,他又夸奖自己的长矛说:“我的长矛非常锐利,没有什么东西穿不透。”有人问他:“那用你的长矛去刺你的盾牌,结果会怎么样呢?”卖兵器的人顿时哑口无言。
自惭形秽
出自《世说新语·容止》。原意为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羞愧。后泛指因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惭,惭愧;形秽,容貌丑。
王济是晋朝时候的骠骑将军,他不但长得英俊潇洒,风度翩翩。而且饱读诗书,学识渊博,声名远播。有一年,王济的外甥卫玠前来投靠王济。卫玠眉目清秀,玉树临风,王济看到后简直惊呆了。他对人说道:“人家都夸我长得英俊,现在与卫玠一比,简直差得太远了!”几天后,王济带着卫玠去拜访亲朋好友。走到街上时,卫玠的容貌引得众人围观,赞许之声不绝于耳。到亲戚家后,亲友们想看看卫玠的学问怎么样,便让他讲解玄理。卫玠无法推辞,便讲了起来。他讲得精辟透彻,在场的人没有不夸奖他的。人们故意与王济开玩笑说:“看来你们‘三王’也比不上一个卫玠啊!”
忠言逆耳
出自《史记·留侯世家》。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逆耳:不顺耳、不中听。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领的起义军率先破秦,攻入关中①[①关中:指中国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
],获得了秦朝无数的宝物和美女。在这些宝物和美女面前,刘邦夺得天下的志向消失得无影无踪。
谋士张良见刘邦如此,便劝说道:“因为秦朝统治者昏庸无道,老百姓才纷纷起来反抗。您为天下百姓消灭了秦朝,不可贪恋那些财宝和美女啊!忠诚正直的话虽然不好听,可是有利于行动;良药吃下去虽是苦的,但能够治好病。樊哙性格耿直,为您尽心尽力,希望您听从他的忠言!”刘邦认为张良说得很对,就听从了张良的劝告,离开了秦朝王宫。
专心致志
出自《孟子·告子上》。指一心一意,思想高度集中。
弈秋是古代的下棋能手,有两个学生跟随他学习下棋。弈秋讲课时,有一个学生听课非常认真,无论身边发生什么事情都不会影响到他;而另一个学生表面看起来好像也在认真听课,但事实上心思却并不在课堂上,比如有时,他看到窗外的天鹅将要飞过来,就想着拿弓箭去射天鹅。
讲完课后,弈秋叫这两个学生对弈,看看他们究竟学得怎么样。那个专心致志听课的学生很快就打败了那个没有认真听讲的学生。
炙手可热
出自唐朝杜甫的《丽人行》。比如权势大,气焰盛。(多指权贵气势盛)使人不敢接近。含贬义。炙:本意为烤肉,此处指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
唐玄宗李隆基本来很有作为,但他封杨玉环为贵妃后,逐渐变得荒淫无度,后来又把杨玉环的堂兄杨国忠封为宰相,将朝廷政务全部交给他处理,自己只是每天享乐不止。
杨氏兄妹掌握朝政大权后,做了很多坏事,朝中大臣人人惧怕,整个朝廷都被他们搞得乌烟瘴气。公元753年三月三日,杨贵妃等人到曲江边游春野宴,震惊了整个长安城。杜甫为此专门写了一首叫《丽人行》的诗,大胆揭露了杨氏兄妹贪图享乐、生活腐化的作风。诗中有两句为:“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意思是说,杨家位高权重,气焰嚣张,没有人能和他们相比;游人们还是乖乖地躲远一点儿为好,以免惹恼了宰相大人。
壮士断腕
出自《三国志·魏志·陈泰传》。指勇士手腕被蛇咬伤后立即截断,以免毒性扩散全身。比喻作事当机立断,不因犹豫而因小失大,贻误大事。
三国时期,魏国大将陈泰担任征西将军,防范蜀国侵犯边境。没想到蜀国大将姜维和夏侯霸突然带领大队人马进犯魏国边境。
姜维率领几万人马,向狄道①[①狄道:即甘肃省临洮县。是当时的军事重地。
]发动进攻,打算夺取狄道,以此灭灭魏军的气焰。陈泰命令雍州刺史王经领兵去阻挡姜维。王经领兵与姜维交战,结果吃了败仗,只剩下一万多兵马,退到狄道据守。姜维率领大军把狄道城围得水泄不通,王经只能龟缩在城中等待援兵来救。
陈泰得到前线战败的消息,急忙领兵去救援,在途中与同邓艾大军相遇,于是他们一同赶往陇西①[①陇西:即陇西郡,位于现在的甘肃省南部和东南部。是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始设于秦昭王统治时期。郡守治所位于狄道。
]。
邓艾见局势危急,打算放弃狄道坚守其他城池。他对陈泰说:“姜维刚刚获得大胜,军队士气正旺。王经大败,手下人马不足,我们贸然进攻很难取胜。不如等到姜维的军队松懈下来后再想办法救援狄道。古人曾说,毒蛇咬手,壮士就把手腕子砍下去,来保存性命。《孙子兵法》不也教导说兵有所不击、地有所不过吗?希望你好好考虑一下我的意见!”陈泰没有听姜维的话,而是下定决心救援狄道。邓艾很无奈,只能和陈泰一起救援狄道。结果他们用计吓走了姜维,保住了狄道。
昭然若揭
出自《庄子·达生》。形容事情的真相或本质暴露无遗,让人看得清清楚楚。昭然:清楚、显著的样子。揭:高举。
孙休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喜好和别人谈论修身处世的问题。一天,孙休对老师扁庆子抱怨道:“我的命太苦了。种庄稼赶上歉收,做官又遇到糊涂的君主。我现在被放逐到乡间,经常受到别人的嘲讽。我究竟做了什么坏事,老天要这么严厉地惩罚我呢?”
扁庆子听完后安慰他说:“圣人们都很清高,能彻底忘掉腹中肝胆的存在,能不理外界发生的事情,心中坦坦荡荡,没有一丁点儿杂念,好像生活在尘世之外一样。可你整天像凡夫俗子一样思虑,把自己的**和才能完全暴露出来,就像高举着太阳和月亮走路一样,让人家看得清清楚楚。你的所作所为,与圣人相比,差得太远了!你身体健康,有儿有女,跟他们生活在一起难道不快乐?既然老天这么优待你,你还有什么理由报怨呢?所以你的抱怨实在是浪费时间。我劝你赶快回家去好好过日子,不要再没事找事了!”
捉襟见肘
出自《庄子·让王》。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襟,衣襟。
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曾参在魏国居住时,生活困苦不堪。他面容枯槁,手脚都长满了茧子,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十年都没做新衣服,有时连续三天不生火做饭,正一正帽子,帽上的缨绳就断了,拉一下衣襟,胳膊肘儿就露出来了。
趾高气扬
出自《左传·桓公十三年》。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大将军屈瑕打败郧、随、蓼等诸侯国的联军后,日益骄横起来。其实能够取得胜利,大部分功劳应该属于将军斗廉。当时联军人多势众,楚军根本无法抵挡,多亏斗廉才智过人,及时建议采取攻击联军薄弱环节的办法,才使楚军最终获得胜利。但屈瑕认为自己是楚军的统帅,楚军获得大胜,都是因为自己指挥有方。此后,他总以常胜将军自居,即使再强大的敌人,在他眼中都不如三岁小孩儿。
两年后,屈瑕奉楚王之命攻打罗国。大军出征的那天,屈瑕神气十足,威风凛凛地带领大军扬长而去。为大军送行的大夫伯比,在返回的路上对车夫说:“楚国大军危险啊!你看屈瑕走路的时候,脚抬得那么高,一副神气十足的样子,还能冷静地指挥军队吗?”后来,伯比又去求见楚王,请求楚王给屈瑕增兵。楚王觉得屈瑕带领大军一定能够获胜,根本没必要给他增兵,就没有答应伯比的请求。回宫后,楚王无意中把这件事讲给夫人邓曼听。邓曼很聪慧,她觉得伯比的看法很有道理,应该尽快给屈瑕增兵。楚王觉得有道理,便急忙发兵增援屈瑕。但楚王的援兵最终还是晚了一步。骄傲的屈瑕在前线恣意妄为、武断专行,结果导致楚**队大败,死伤惨重,屈瑕也因此自杀了。
朝三暮四
出自《庄子·齐物论》。原指**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猴子。时间久了,老人便能掌握猴子们的习性,猴子们也很得老人的欢心。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栗子。几年之后,老人的经济条件下降,而猴子却越来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八颗改为七颗,于是他就和猴子们商量说:“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栗子,晚上照常给你们四颗栗子,不知道你们同意吗?”猴子们听了,认为早上少了一个,于是一个个就“吱吱”大叫起来,而且还到处跳来跳去,好像非常不愿意似的。老人一看到这个情形,连忙改口说:“那么我早上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这样该可以了吧?”猴子们一听,早上的栗子又由三个变成四个,跟以前一样,就高兴地在地上翻滚起来。
直捣黄龙
出自《宋史·岳飞传》。比喻捣毁敌人的巢穴。黄龙:即黄龙府,在今吉林一带,为金人的腹地。
北宋末年,宋朝积贫积弱,金朝军队乘机入侵中原,控制了淮河以北大片地区。宋高宗赵构南渡长江,偏安一隅,在临安定都。宋军将领岳飞积极主战抗金,他智勇双全,治军有方,军队在他的带领下,纪律严明,作战勇敢顽强,多次大败金兵,使得金兵闻风丧胆。岳飞带领的军队也赢得了“岳家军”的美名。
南宋绍兴十年,岳飞在河南开封附近的郾城大破金朝名将金兀术的主力部队,并进兵朱仙镇,收复了郑州、洛阳等地。岳家军所到之处,当地父老百姓争相迎接,人们纷纷拿出食物慰劳岳家军将士。在此大好形势下,岳飞满怀喜悦地对部下说:“我们乘胜进军,直接打下黄龙府,那时与各位痛饮庆功酒!”
罪不容诛
出自《汉书·游侠传序》。把罪人杀死还抵偿不了他的罪恶。形容罪大恶极。诛:处以死刑。
西汉时期,河内①[①河内:今河南省西北部。
]有一个名叫郭解的人。他为人十分残暴,心狠手辣,总是肆意杀人。汉武帝为了抑制地主的势力,下令让河内的大户都搬到长安北面的茂陵。郭解不想搬迁,就贿赂朝廷官员为他求情,甚至连大将军卫青也为他办事。
汉武帝对郭解的所作所为早有耳闻,朝廷官员帮郭解说话激怒了汉武帝,于是,汉武帝派人把郭解逮捕归案并展开调查。审讯前,办案人员先向有关人员了解情况,那些说郭解坏的人第二天全都死于非命。郭解坚称那些人不是他杀的,审讯的人由于找不到证据也可无奈何。御史大夫公孙弘认为郭解罪恶滔天,就是杀了他都抵偿不了他的罪恶。汉武帝听从公孙弘的意见,下旨对郭解一家满门抄斩。
逐鹿中原
出自《汉书·蒯伍江息夫传》。指群雄并起,为了夺取**而进行争斗。鹿:比喻帝位、**。
蒯通是韩信手下的谋士。在楚汉战争时期,蒯通看到韩信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就劝韩信背叛刘邦,与刘邦、项羽争夺天下。韩信因为受到刘邦的礼遇,不忍心做背叛刘邦的事情,就没有听从蒯通的话。刘邦建立汉朝后,韩信逐渐受到刘邦的猜疑。皇后吕雉设计把韩信抓了起来,准备杀死他。韩信后悔当初没有听从蒯通的话,临死前说道:“我当初不听蒯通的话,所以才会落到今天这个下场!”
韩信的话传入刘邦耳中,刘邦派人把蒯通也抓了起来,质问他为何要教唆韩信造反。蒯通回答:“我以前是韩信手下的谋士,自然要为他效力。再说,当初秦朝丢失了鹿①[①鹿:这里比喻帝位。
],全天下的人都追逐它,这本就是凭借实力的事。我的性命掌握在你的手里,要杀要剐随便你。”
刘邦听后,觉得蒯通有些口舌之才,便没有杀他。
枕戈待旦
出自《晋书·刘琨传》。头枕兵器等待天明。形容杀敌报国的心情非常迫切,一刻也不懈怠。
晋朝时期,刘琨和祖逖是好朋友,他们都有为国效力的远大理想和抱负,经常在一起谈论天下大事,在一起练武强身。后来,祖逖得到朝廷的任用,当上了朝廷官员,实现了报效祖国的愿望。刘琨心里非常着急,他在给家人的信中写道:“在国家危难的时刻,我每天都是枕着兵器躺在床上一直到天亮,立志报效祖国,常担心落在祖逖后面,可到底还是让祖逖抢先了一步!”终于,在刘琨二十六岁时,终于得到机会,受到朝廷的任用,实现了为国效力的愿望。
终南捷径
出自《新唐书·卢藏用传》。比喻求官的最近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捷径。
唐朝睿宗皇帝时的丞相卢藏用曾在长安城南的终南山中隐居修道,后来应皇帝诏命出来做官。
一天,卢藏用去为司马承帧送行。司马承帧是睿宗皇帝请来的客人,自年轻时就出家做了道士,足迹踏遍名山大川,又长年在天台山玉霄峰隐居修道,久负盛名。先前约定的三个月期限已满,司马承帧执意要回天台山,睿宗只得放他回去,并派卢藏用为他送行。卢藏用手指着自己曾经隐居的终南山对司马承帧说:“那里面的乐趣是无穷的,你为何执意要回到天台山呢?”司马承帧说:“我看那里只是当官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