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作者:王应麟 | 字数:1608
  

  注释

  才:基本的东西。

  所说的“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所说的“三光”指的是日光、

  月光、星光。

  心解

  三才三光

  这四句讲的是我们需要认识的自然世界。“三才”的说法出自于《易·说卦》: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意思是,从前圣人创作《易》时,是要用它来顺应自然变化的规律,所以确立天道为阴与阳,确立地道为柔与刚,确立人道为仁与义。天、地、人就是“三才”。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炎黄曰:所谓道生一,意即无极生太极;一生二,为太极生两仪;二生三,为阴阳交感化合。由此形成了“先天地而后万物,万物盈天地之间,人居万物之中”这样一个生生不息的循环。这也进一步成就了中国文化中天地人“三才”的

  2008年北京残奥会会徽,其

  设计中蕴含着中国传统的“三才:

  天、地、人”的思想

  基本框架。《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这就说明人的地位之重要。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不仅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于“成万物”。

  如今“天地人”的思想也越来越多地融入到现代人们的生活当中。现在,在很多公司的办公区的绿化区域经常可以看到分别刻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及“上善若水”

  的巨石。这三尊石刻,正蕴含着天地

  人的传统人文思想。“自强不息”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天的运动刚强劲健,君子应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刚毅坚卓,发愤图强。“厚德载物”也出自《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容载万物。“上善若水”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润万物而不争名利。

  除此之外,2008年北京残奥会的会徽也体现着这种思想。在会徽所使用

  的色彩中,红色,寓意着太阳;深蓝色,寓意着蓝天;绿色,寓意着大地。三

  种颜色的三个笔画综合起来成为一个运动的人形,即为“天地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表达了现代人追求运动的和谐,人的自身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

  日月星是天空中最引人瞩目的发光天体,古人称之为“三光”。太阳是阳的精华,月亮是阴的精华。在我国传统中,星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行星,包括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称为五大行星。第二类是宿星,就是人们常说的二十八星宿。在中国古代最令妖邪胆战心惊并且法力无边的四大神兽就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兽了。上古时代,古人把天分为东

  西南北四宫,分别以苍龙为东方之神;白虎为西方之神;朱雀为南方之神;玄武

  为北方之神。实际上,这是

  把天空分为四部分,以每部

  分中的七个主要星宿连线成形,以其形状命名。因此,有了二十八星宿。第三类是经星,是指上述两类星星之外的恒星。古人还编著了

  《步天歌》将天上的星象串

  联成琅琅上口、简洁通俗的

  口诀。

  苍龙、白虎、朱雀、玄武,中国古代法力无边的四大神兽,古人将之作为天宫四方之神

  古人不明白天体起源的科学道理,但是从来没有停止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追日都是先民对天空的猜测,虽然没有科学性,但它们依然是我们民族宝贵的文化和精神财富。从“地心说”到“日心说”,这里有科学的进步,但是为坚持真理的而进行抗争的人才是值得

  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的对象。1969年7月16日,美国人率先登陆月球,

  完成了人类探索外太空的第一步。从此,月球上留下了人类清晰的足迹。

  1962年11月,苏联发射的“火星1号”探测器在飞离地球1亿公里时与地面失去联系,从此下落不明,尽管结果不尽如人意,它却是人类探测火星的开端,开启诸多后来者。1965年7月,美国“水手4号”飞近火星,从

  距火星1万公里处拍摄到21幅照片,人们获得了关于火星的理性认识。

  可以预见,在未来,人们对太空的探索不会停止,人类对科学和真理的探

  索也不会终结。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