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
作者:王应麟 |
字数:1859
注释
嬴:秦国君的姓氏。楚:西楚霸王项羽。汉:汉王刘邦。
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兼并了其他六国,建立了统一的秦
朝。秦传到二世胡亥,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
心解
秦朝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
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称
雄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秦朝的疆域,东到
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到南海,大大超过了前代。
秦最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西部,在当时属于边缘部分。在春秋时代早期它是一个不显眼的国家,直到秦穆公时才参与中原争霸,成为仅次于晋国、楚国、齐国的二等强国。就科学技术、文化等方面而言,秦在战国初
期也比较落后。直到公元前361
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才
开始改变这种情况。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经过从秦孝公到秦始皇先后
六代人的努力,秦国拥有了当时最
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最强大的军队。公元前246年,年幼的秦王嬴政登基。公元前238年,二十二岁的嬴
政亲理朝政。八年之后,开始实施
筹划已久的统一事业。公元前221
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为了巩固**,秦始皇在统一之后将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
帝,集政治、经济、军事一切大权于秦始皇,姓嬴,名政,中国第一个封
建王朝—秦王朝的始皇帝,后人称之
一身;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为“千古一帝”。二十二岁时,开始亲理朝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政,用了六年的时间完成了统一大业。之
三十六郡;采取“车同轨、书同文、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的措施,对后
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行同伦”的措施;修建起西起临洮
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以抵御北方匈奴的进攻。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调整长期生活在战乱和**状态下百姓的思想,但是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秦与原来六国的尖锐矛盾。而当时极为繁重的赋役和文化专制(“焚
书坑儒”就是最为突出的表现)政策,更激化了这些矛盾。公元前210年,
秦始皇在巡游途中去世,他的儿子胡亥即位,是为秦二世。胡亥采用极为
血腥的手段来巩固权位。终于,矛盾像火山一样爆发了。公元前209年,陈
胜、吴广揭竿而起,率先敲响了秦朝的丧钟。此后,“天下云集响应”。
由前楚国贵族后裔项羽率领的楚军和由平民出身的刘邦率领的汉军,是众多起义队伍中实力最强的两支。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02年,刘邦和项羽为了争做皇帝而展开了将近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相
争”。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灭秦后在关中称王。12月,项羽挥军破函
谷关,想消灭刘邦军队。刘邦自知不敌,亲赴鸿门谢罪。不久,项羽入咸
阳,烧阿房宫、杀秦王嬴子婴,并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
州),同时分封诸侯,封刘邦为汉王,领巴蜀及汉中地,并故意封秦降将领关中地,以扼制刘邦。刘邦只好忍气吞声接受封号,于公元前205年4月领兵入汉中并烧毁栈道,表示再也无意出兵,以麻痹项羽。5月,齐国
贵族后裔田荣不满分封,自立为齐王。刘邦乘乱重返关中,击败秦朝降
将,并用计欺骗项羽,使其相信自己取得关中后就心满意足,不会东进。项羽放心东去,对西边没有加强防范。同年10月,刘邦挥军东出,拜韩信为大将,名为义帝发丧,暗中派人联络诸侯,公开声讨项羽,拉开了楚
汉战争的序幕。经过彭城、成皋之战后,项羽屯兵于今河南荥阳与刘邦形成对峙。不久,韩信在潍水之战中歼灭齐楚联军,完成对楚侧翼的战略迂回,又派灌婴率军一部直奔彭城。项羽腹背受敌,兵疲粮尽,遂与汉
订盟,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东归楚,西归汉。公元前203年9月,项羽
引兵东归。楚、汉订盟后,刘邦本想退兵,在张良、陈平提醒下,下令全力
追击楚军。同年11月两军战于固陵(今淮阳西北),项羽小胜。刘邦以封
赏笼络韩信、彭越、黥布等,垓下一战重创楚军,项羽自刎于乌江(今安
徽省和县),终于结束了为期四年的楚汉战争。
秦国以十年的时间横扫六合,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建立了全面的郡县制中央集权,为随后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典范。但是这个被梁启超定义为“亚洲之中国”由此开端的朝代,仅仅经历了十五年的短暂经营就从中国的版图上永远地消失了。西汉初期的政论家、文学家贾谊在《过秦论》中通过对秦国兴盛历史的回顾,指出秦国变法图强而得天下,“仁义不施”而不能守天下的道理。他认为秦兼并六国,用的是“诈力”;统一以后,仍然迷信法家重赏刑罚的统治方术,不了解“取与攻守不同术”,即不能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政策,结果“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