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蜀吴,争汉鼎,

作者:王应麟 | 字数:2211
  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

  宇文周,与高齐。

  注释

  魏:公元220年,曹丕在洛阳取代汉献帝称帝,国号魏,又称曹魏。

  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又称蜀汉。

  吴:公元222年,孙权在建业(今南京)称帝,国号吴,又称东吴或孙吴。

  迄:至、到。

  宋:公元420年,刘裕以禅让方式取代东晋称帝,国号宋,史称刘宋,

  建都建康(今南京)。

  齐:公元479年,萧道成以禅让方式取代刘宋称帝,国号齐,史称萧

  齐,建都建康。

  梁:公元502年,萧衍以禅让方式取代萧齐称帝,国号梁,史称萧梁,

  建都建康。

  陈:公元557年,陈霸先以禅让方式取代萧梁称帝,国号陈,建都建康。

  金陵:南京的古称。

  北:北朝。

  元魏: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因拓跋氏后来仿效汉族改姓元而得名。

  东西:公元534年,北魏**为东魏和西魏。

  宇文周:宇文氏后来取代西魏称帝,国号周,史称北周,又称宇文周。

  高齐:高氏后来取代东魏称帝,国号齐,史称北齐,又称高齐。

  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形成三国相争的局面。后来魏国灭了蜀国和吴国,但被司马懿篡夺了帝位,建立了晋朝,晋又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时期。晋朝王室南迁以后,不久就衰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时代。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国都均建在今天的南京。北朝则指的是元魏。元魏后来也**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氏取代,建立了北周;东魏被高氏取代,建立了北齐。

  心解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严格应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更迭最频繁的时期。这个时期由公元220年曹丕强迫汉献帝禅位开始,到公元589年杨坚灭南朝陈重新统一而结束,共369年。其间,

  西晋皇朝曾短暂统一,但八王之乱后出现五胡乱华的局面,政局再度混

  乱。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与江南的南朝宋形成南北对峙,中国自此

  进入南北朝时期。公元581年,杨坚改北周国号为隋,并于公元589年灭

  南朝的陈**,魏晋南北朝时期结束。

  曹魏的年代始于公元220年,终于公元265年,统治范围包括整个黄

  河流域、淮河流域,以及长江中游的江北及甘肃、陕西、辽宁的大部分地区。

  蜀汉是刘备建立的**,统治区域有今四川、云南、贵州全部和陕西的一

  部分。公元263年为曹魏所灭。孙吴是孙权建立的**,统治区域有今长

  江中下游、浙江、福建和两广地区。公元280年为晋朝所灭。在三国中,曹魏

  的势力最强,因此,蜀吴两国经常采取联合的政策对抗曹魏,以达到均势。

  晋朝分为西晋与东晋。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晋武帝),国号为晋,建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280年灭吴,统一全国,秦汉以来的**,至此再

  度统一。统治疆域南至南海,西至葱岭,西南至云南、广西,北至大漠,东至辽东。晋武帝死后不久,爆发“八王之乱”。公元

  311年,匈奴贵族趁机攻进洛

  阳,俘虏晋怀帝,并将洛阳洗劫

  一空。西晋王朝元气大伤。五年之后,刘渊族子刘曜攻占长安,俘晋愍帝,西晋灭亡。这时,曹魏以来迁居塞内的游牧民族也乘机起兵称帝,全国又陷入分

  裂混战的局面。除汉族之外,先

  晋武帝司马炎,西晋的开国君主。他本人是继承先人三代的基业而称帝的,本身并非英明之君。他大肆分封宗室,而且无法妥善处理少数民族内迁问题,这些都种下日后八王之乱与永嘉之乱的祸根

  后有五个少数民族(匈奴、鲜卑、氐、羌、羯)的十六七个割据者建立了**,**的局面持续了一百三十多年,史称“五胡十六国”时代。公元316年,晋朝宗室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晋王朝,占有今长江、珠江及淮河流域,定都建康,史称东晋。公元420年,刘裕代晋,改国号为宋,东晋灭亡。

  南朝分为宋、齐、梁、陈。疆域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黄河流域以南直到大

  海的一大片地区。北朝主要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北魏乃鲜卑族

  拓跋部所建,其前身在十六国时代为代国,淝水之战后拓跋珪重建代国,后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或元魏。公元399年改号称帝,逐步并吞十六国

  中的夏、北燕、北凉诸国。公元439年统一北方,统治区域北至蒙古高原,

  西至**东部,东北至辽西,南大致以淮河、秦岭为界,与南方的刘宋对

  峙。北魏国力颇为强盛,孝文帝拓跋宏于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并进行一

  系列的汉化改革,但因种种因素,却造成汉化与反汉化两大阵营的对抗,公元534年**为东魏与西魏,隔黄河而治,东魏后为北齐所代、西魏为北周所代。

  东汉末年,北方大规模的战乱连绵不断,经济文化遭受毁灭性打击,长安、洛阳两大古都几经洗劫,黄河中下游的高度文明一再遭到破坏,人民流离失所,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状。而生产力水平较低的长江流域此时却获得了发展经济的一些便利条件。

  社会相对安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大批北方人口迁居南方,为南方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以及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因此魏晋南北朝时江南的经济逐渐和北方趋于平衡,为以后经济重心的南移打下了基础,为国家实现政治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前提,也为隋唐时期封建经济的空前繁荣准备了条件。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政治黑暗而混乱的时代,但同时也是自我意识觉醒、人们思想活跃的时代。生活在这样动荡的社会中,人们经常感到生死无常,生命如海中孤舟,随时有覆灭的危险,因此,人的个体生存价值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个体生命呈现为多姿多彩的美。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有了显著进步。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继承了前代的成就,在数学、农学、地理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冶炼技术、医学等许多方面又多有创新。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