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作者:王应麟 | 字数:1713
  

  注释

  最长久:周朝是我国历史上最长久的朝代,前后经历了三十七位统治

  者,历经八百多年。

  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周朝的历史最长,前后延

  续了八百多年。

  心解

  西周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是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东

  周自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周朝共延续约800年的时间,是我国

  历史上统治时期最长的朝代,因此,《三字经》说“:八百载,最长久。”

  周族是西方一个古老的民族,灭商之前,生活于渭河流域,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神农的“后稷”。后来经过公刘的贤明统治,周族开始兴旺起来。《史记·周本记》说“:周之兴自此始。”公刘下传九世,到古公亶父时,又迁到岐山南边的周原(今陕西岐山县)定居下来,逐渐发展成一个新兴的西部势力。姬昌(周文王)即位后,“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史记·殷

  周武王,姓姬,名发,西周王朝的建立者。他继承父亲遗志,于公元前11世纪消灭殷商王朝,夺取全国**,表现

  出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成为中国历

  史上一代名君

  本纪》),为灭商奠定了基础。其子

  姬发即位,称周武王,继续文王未尽的事业,于公元前1046年杀死商纣王,建立了商周。

  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叔叔周公旦摄政当国,成王的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等人不服,勾结商纣子武庚和徐、奄等东方夷族反叛。周公旦奉命出师,三年后平叛,并将势力扩展至东海。后建成周洛邑,作为东都。相传,周公还制礼作乐,建立了周朝的各项典章制度和礼乐制度,确立了以

  宗法制度为中心的政治体制。西

  周的统治进一步巩固,形成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局面。此后周朝向外扩张常年不断,并对周边的一些国家分封了诸侯国,疆域覆盖了长江、黄河流域和今天的东北、华北的大部分地区。

  成王死后,即位的康王继承先王的事业,勤于政事,平易近民,社会更加安定。武王、成王、康王三代,政治清明,是周的黄金时代。但到四代周昭王时,就出现了危机。周昭王作为天子,竟然在南征楚国的回途中沉水而死。其子周穆王即位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的措施,但是难以改变西周逐渐衰微的大势。之后,经过周共王、周懿王、周孝王、周夷王四代,加上周围少数民族的不断侵扰,王朝陷入长期的战争之中,国力消耗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即位的周厉王,不仅不采取安抚民众、发展生产的措施,反而贪财好利,暴虐无道,压制民言,残酷地剥削和压迫奴隶和平民。他任用荣夷公为卿士,实行专制政策,又命令卫巫监谤,禁止国人谈论国事,违者杀

  戮。对大臣提出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忠告听而不闻。公元前841年,

  忍无可忍的国人(平民或庶人)在都城镐京发动武装**。周厉王仓皇逃

  跑,死在外地。宗周无主,朝政由周定公、召穆公共同执掌,史称共和行政。

  同时这(共和元年)也是我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后来,周厉王的儿子宣王即位,整顿朝政,出现了短暂的“中兴”。但到

  第十二代天子周幽王时,王朝的危机更为严重。幽王在位期间,沉湎酒色,不理国事,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尖锐化,政局不稳。任用贪财好利善于逢迎的虢石父主持朝政,引起国人怨愤。又听信宠妃褒姒的谗言,废掉王后申后及太子,立褒姒为后,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为博取褒姒的一笑,烽火

  戏诸侯。公元前771年,犬戎兵临城下,周幽王急忙命令点燃烽火,但是诸

  侯们之前上当的次数太多,没有派出一兵一卒,周幽王被杀。后来诸侯们

  拥立幽王的儿子继承王位,是为周平王。平王将国都迁至东都,这就是历史上的“平王东迁”。以此为标志,西周结束,东周开始。

  中国文明在西周时期又有了发展。所以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论语·八佾》)。周人从其始祖时起便非常重视农业,整个西周时期,农业是最重要的生产部门。这一时期出现了少量的青铜农具,农作物种类较商代有所增加,而且人们已经开始重视对土地肥力的保护,采用了休耕制。手工业、商业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得到了促进。青铜业生产进一步扩大,用途也更广,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文字的使用也更广泛,除了在甲骨上契刻文字外,还有在铜器上铸刻的铭文,记录了当时社会生活中发生的许多事件。周朝礼仪制度比较健全,有自己的官制、兵制、刑法、地制以及礼制。由于儒家的推崇,周礼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