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宁为玉碎

作者:新课标研究组 | 字数:1012
  N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出自《北齐书·元景安传》。比喻宁愿为气节牺牲。

  公元550年,东魏的孝静帝被迫让位给丞相高洋,后来高洋毒死了孝静帝,还杀害了他的三个儿子。

  有一年发生日食,高洋认为是不祥的预兆,担心自己会丢掉皇位,就找来一个亲信问道:“王莽篡权,夺了刘家的天下,后来为什么又失去了呢?”那个亲信回答说是因为王莽没有把刘氏家族斩草除根。高洋受到启发,很快大开杀戒:杀光东魏姓元(原姓拓跋)的二十五家直系皇族七百多人。得到消息后,东魏姓元的人都很害怕,他们赶紧聚集在一起商讨对策。有个名叫元景安的县令说,眼下要保命的唯一办法,是请求脱离元氏,改姓高氏。元景安的堂兄元景皓坚决反对说:“怎么能用改换姓氏的办法来保命呢,那样对得起咱们的祖宗先辈吗?大丈夫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不愿做瓦片求得保全!我宁死也不改姓。”

  囊萤映雪

  出自《晋书·车胤传》。形容学习非常刻苦。

  车胤是晋朝人,自幼喜欢读书,但由于家中贫穷,没钱买灯油供他读书,所以天黑后他就无法继续读书了。他想每天晚上多读一些书,但没有灯又怎么读书呢?为此,他非常苦闷,一心想要改变这种状况。

  一个夏天的夜晚,车胤没事在外面散步,他发现空中有很多小亮点飞来飞去,仔细一看,才知道是萤火虫。他突然想到,要是把那些小亮点集中到一起不就有足够的光亮了吗?借着光亮不就可以读书了吗?想到这里,他非常兴奋,急忙跑回家做了一个纱囊,做好后,捉了很多萤火虫放在里面。萤火虫在纱囊里飞来飞去,不断闪烁着光芒,把纱囊照得非常明亮。于是,车胤就用纱囊照亮读书。

  孙康也是晋朝人,家里也很贫穷,没钱买灯油点灯。他白天到地里干活,没有时间读书,只有晚上才能读书。他经常在雪天夜里,靠积雪反射出来的亮光读书学习。

  后人把车胤和孙康的故事称为“囊萤映雪”。
………………………………………………………………………………………………………………………………………………………………………………………………………………………………………………………………………………………………………………………………………………………………………………………………………………………………………………………………………………………………………………………………………………………………………………………………………………………………………………………………………………………………………………………………………………………………………………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